芋头古侗寨又名玉都侗寨,位于通道县双江镇,被层峦叠嶂的大山环绕着。寨子始建于明洪武1368年,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,现存侗族民居188座,鼓楼4座,村民184户,868位村民。村民以杨姓、吴姓、龙姓居多。相传明洪武元年,杨姓侗族祖先狩猎到此,发现这里土地肥沃,山清水秀,便决定在此砍树搭棚,垦荒为田,由此繁衍生息。并将这青山如黛、地灵物饶之处,取名为芋头。
提起湖南通道,大多数人并不熟悉。
不久前,与朋友在通道县航拍时,意外发现一座掩藏在大山深外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侗族寨子-芋头古侗寨。
芋头古侗寨又名玉都侗寨,位于通道县双江镇,被层峦叠嶂的大山环绕着。
寨子里至今仍保存原有的生活习俗。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物仍保存良好,其中有鼓楼、风雨桥、门楼、古井、萨岁坛、吊脚木楼居室、古驿道等一应俱全,因山就势、因地制宜,体现出侗族人民“天人合一”的观念。因此,芋头古侗寨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地,更有着“侗寨布达拉宫”之称。
拦门酒是是侗族一种古老的迎客风俗。
合拢宴是侗族同胞们欢迎远道而来贵宾的盛宴,是侗家待客最高礼遇。
用餐前,先端起盛满米酒的酒杯站起来,先要“转转酒”:左手挽着邻伴,边唱侗歌边移动脚步围着长桌转,转了半圈之后又端着酒唱着歌沿着长桌转回原座,再开怀畅饮。
来到侗族地区,不吃点昆虫,回家都不好意思说来过。蝗虫吃粮食,怎么消灭它们?通道人的解决办法是吃掉。一碗炸得金黄的蝗虫端上来,头、脚、翅膀仍然清晰可见。放一个在嘴里,口感酥酥脆脆。
鼓楼、寨门、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三宝。
而鼓楼、寨门、风雨桥也是侗家儿女“行歌坐夜”的主要场所,“行歌坐夜”是侗族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独特方式,阿哥阿妹们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相识、相知、相爱,一步步地走向婚姻的殿堂。
走在芋头侗寨,处处都是古迹,时间仿佛停止了。这里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,始建于明代建筑7处,清代建筑14个,民国建筑2个,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艺术价值。
本文来自乐途旅游:纳兰小鱼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文观点不代表侗族网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本站所载内容皆是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传和侗族文化交流学习,无任何商业用途及收益,如有疑义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温馨提示:如果您喜欢本文,请在下方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。同时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为小编点赞哦!